×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明末封疆

第三十二章 羲皇故都

魏渊仔细的搜索着大脑中本就不多的知识碎片,与宋献策是好友、李姓公子、杞县、父亲是朝廷大员。如此多的巧合点汇聚在一起,李信如果不是李岩的话,那就没有天理了。

在明末的历史中,李岩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少有的文武全才。文能年纪轻轻就科举中第;武能辅佐李自成攻城拔寨上阵杀敌。

如此一位文韬武略的少年公子,在当世是十分罕见的。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世人都称呼他为“李公子”。

崇祯十三年是李岩生命中的转折点,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突围。十八骑闯河南,想要一展宏图的李岩碰到了决心吞食天下的李自成。

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李岩在加入“闯军”后为李自成提出广收民心之策。李自成在李岩的辅佐下,短时间内聚起数以百万的军队,纵横中原,建立大顺。挺进京师,颠覆大明,威镇寰宇!

可坐了天下的李自成后来不再信任李岩,由于没有听取李岩安抚百姓的忠告从而致使军纪涣散,登基仅仅42天后就在“一片石”惨败于关宁铁骑与建州八旗兵的合击,退出北京城。

后来李自成更是受到手下谋士牛金星的挑唆,听信谗言毒杀了李岩,李岩的死,致使李自成部军心离散,最后李自成也身死九宫山!

想到在丹霞寺朝夕相处多日的李信,竟然就是日后名扬四海的李岩公子!魏渊不禁大感意外。

就在他思索之时,马车外渐渐变得喧闹起来。穿过石桥,马车慢慢驶入了被白雪覆盖的宛丘县城。

宛丘城是一座古城,城外有大湖环绕,整个古城依湖而成。入城前,魏渊本以为宛丘不过是如南召县一般的小城,可入城后城内的格局和景致使的他眼前一亮。明显从规模和建制上,宛丘城都要高出南召城许多。

宛丘城内高低错落的各色建筑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风雪中,晶莹银白的楼阁、厚重浓黑的城墙,以及满天的飘雪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就在魏渊惬意欣赏古城雪景之时,突然一处建筑映入眼帘,那建筑看起来气势恢宏,仔细看去,竟然有几分宫殿的感觉。

虽说是大雪覆盖,但依稀可见黄色的琉璃瓦、汉白玉制的台阶与栏杆、大红的宫墙、映着皑皑白雪,皇室的豪华高贵、与众不同的氛围尽显了出来。

“地主老财家可不敢用明黄色,那儿是藩王的宫殿吗?”魏渊指着远处类似宫殿的建筑群问道。

“藩王?公子您说笑了!宛丘可没有藩王就藩,而且那也不是什么宫殿。”

“不是宫殿?那是什么?”

“那是一处陵寝。”

“陵寝?什么人的陵寝这么阔气。”

“这陵寝的主人那可不得了!此处乃是人祖伏羲之陵,又号称太昊陵!”

难得看魏渊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宋永年很是认真的讲述起这太昊陵的由来。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大元至正五年,那时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还叫朱重八,是在皇觉寺出家的小和尚,朱元璋外出讨饭时曾到过宛丘,当时的太昊陵还只是一处破败的庙宇,朱元璋多次栖身于破庙之中以避风雨。

后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朱元璋也追随郭子兴开始了革命生涯。不久他率领一支队伍在宛丘与蒙元军展开激战,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逃走。

可身后的追兵穷追不舍。在走投无路之时,朱元璋逃进了曾经多次栖身的太昊陵破庙之中,并立下誓言:“如此次人祖爷能保佑我平安无事,今后脱困,我住什么样的房子就为人祖也重修什么样的庙宇,再塑金身!”

话音刚落,一只蜘蛛很快在庙门口织起网来。元兵追到庙前,见蜘蛛网封门,以为里面肯定无人进入,便又追向别处。

保全性命的朱元璋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肃清寰宇,横扫六合,在金陵城开创了大明王朝!

功成名就之后,朱元璋决定兑现自己当初的誓言。南京明皇宫南有午朝门,门内30米有玉带河,过玉带河不远为奉天门,过奉天门为奉天殿,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于是朱元璋命令重修太昊陵的工匠们按照此规格建造。太昊陵南有午朝门,门内30米有玉带河,河北面有先天门,正殿为统天殿。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太昊陵庙可以说是一处精简版的南京明皇宫。

听完宋永年的介绍,魏渊点点头,随口说了一句:

“难怪看着跟故宫这么像。”

“故宫?故宫是哪啊公子?”

“就是紫禁城啊!”

听到紫禁城三个字,宋永年惊讶的嘴巴长得大大,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紫。。。紫。。。禁城!公子您去…去过皇宫!”

看着宋永年一脸的崇拜与向往,魏渊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嘴又瓢了,没办法只能找个由头混过去了。

“紫禁城可不是你我这种寻常百姓可以进去的,我也就是当年随父亲入京城,前往六部办事的时候,在远处远远的望到过。”

“那也不得了啊!那个是当今圣上所在,天子的居所啊!我真是羡慕公子您啊!要是能让我进去一次,死了都值!”

看着眼前这个提起紫禁城就激动的直流口水的宋永年,魏渊还真是没话说了,心想: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可惜没生个好年代,不然五十块钱轻松让你梦想成真。

正如围城中所说的一般: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此时端坐紫禁城的崇祯皇帝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远走紫禁城,抛开烦人的政务,做一个平凡之人。

京师紫禁城乾清官

一身黄缎便袍的崇祯皇帝,端坐在御案前上脸色难看的读着塘报。自从十月清兵深入畿辅后,每天诸如此类,只见忧难见喜的塘报都会像小山一般的堆积在他的面前。

昨日八旗兵又攻破了什么州县,掳走了多少百姓,焚掠的境况如何惨重;今日又有多少地方官员城破殉难,又有多少大明臣子变节投敌!

崇祯真的是不愿看又不敢看了,可偏偏他这个皇帝又不能不看!此刻的他恨不能将这些奏疏和塘报统统付之一炬,将眼前的御案一脚踢翻!

看到最后,天下兵马总监军高起潜的奏疏彻底压垮了崇祯皇帝精神上的最后一个稻草,他气的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了起来。

“卢象升!一点用都没有!太负朕意!朕要收了他的尚方宝剑!朕要、朕要将他拿入京城治罪!”

乾清宫内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宫人和太监们见此情景吓得纷纷跪倒在地,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原来,前日清兵为攻占宛平城而出兵卢沟桥,负责防守卢沟桥的正是高起潜所统帅的明军主力。但高起潜一见清兵来攻,立刻就慌不择路的逃之夭夭了,几万大军群龙无首,军令难行,立刻被打得大败!

后来亏得卢象升率领不足一万的天雄军死守永定门才止住了战局的进一步恶化。但由于此战明军溃败,以至高阳失守,已经七十六岁的前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太傅孙承宗,伴随着高阳城的陷落而自杀殉国。

战后没想到高起潜恶人先告状,将卢沟桥兵败之责一股脑的推到卢象升身上。说他畏敌避战,劳师无功。

再加上近几日御史们不断上奏疏参卢象升拥兵自保,坐视京畿被建虏屠戮而不发一兵以御敌。也难怪崇祯皇帝会发如此大的脾气!

这位多疑而又自负的皇帝不会想到,自己此刻已经完全被手下的臣子们蒙蔽了。

卢象升自勤王抵京之日非但没有打过一场败仗,反而频频出击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杨嗣昌与高起潜两人一主外一主内完全操纵了崇祯皇帝的信息来源,身在兵部的杨嗣昌是报忧不报喜,而监军高起潜则不断的上秘奏称卢象升只知屯兵防守而根本不出击作战。

不仅如此,两人还借助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断的掣肘卢象升的作战计划。杨嗣昌操纵兵部克扣卢象升部的粮饷供给,高起潜则使用总监军的调兵之权将卢象升原本就不多的两万多军队强行拆分成三处布防。时至今日,卢象升实际掌握在手中的仅仅是不足五千人的老弱残军。

杨嗣昌与高起潜之所以联起手来对付卢象升,说到底还是战和之争。卢象升一味求战,直接影响到了杨嗣昌与高起潜的小算盘。

特别是崇祯皇帝态度的转变,自从平台召见完卢象升后,犹豫不决的崇祯皇帝慢慢倾向了主战一面,这自然是主和的杨、高两人难以容忍的。

于是两人私下里商定尽量避战自保,如皇上怪罪下来就将全部的责任往卢象升身上推,毕竟卢象升才是督师,是各地勤王军队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

很显然他们的计划是成功的,崇祯皇帝此时对于那个在平台之上对自己夸夸而谈的卢象升充满了失望与憎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